三體
詞典解釋
(1).指《詩(shī)經(jīng)》的風(fēng)、雅、頌三體?!对?shī)·豳風(fēng)·七月》“七月流火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諸詩(shī)未有一篇之內(nèi)備有風(fēng)、雅、頌,而此篇獨(dú)有三體者?!?/p>
(2).指 唐 詩(shī)的七絕、七律、五律三體。 宋 周弼 有《三體唐詩(shī)》六卷,即選此三體。
(3).指 唐 人賦詩(shī)唱和的三體。 清 金埴 《不下帶編》卷三:“今人概言和韻,而不知 唐 詩(shī)賡和有三體,一曰依韻,一曰次韻,一曰用韻?!?a href="/hycd/y/y117657.htm" target="_blank">原注:“依韻,用在一韻,不用其字。次韻,和元韻,效其次第。此創(chuàng)于 元 、 白 ,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。又次韻亦曰步韻,曰踵韻。用韻,但用彼韻,不次先后。”
(4).漢字的三種字體。在真書流行前,稱古文、篆書、隸書為三體?!?a href="/hycd/h/h251136.htm" target="_blank">后漢書·儒林傳序》:“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(jīng),刊於石碑,為古文、篆、隸三體書法,以相參驗(yàn)?!薄杜f唐書·隱逸傳·司馬承禎》:“ 承禎 頗善篆、隸書, 玄宗 令以三體寫《老子經(jīng)》。”《宋史·文苑傳三·句中正》:“﹝ 句中正 ﹞嘗以大小篆、八分三體書《孝經(jīng)》摹石, 咸平 三年表上之?!?/p>
(5).漢字的三種字體。真書、行書、草書?!?a href="/hycd/x/x207093.htm" target="_blank">新唐書·柳公權(quán)傳》:“ 宣宗 召至御座前,書紙三番,作真、行、草三體?!?/p>
(6).史學(xué)中稱編年、紀(jì)傳與紀(jì)事本末三種體裁。編年體始于《春秋》,紀(jì)傳體始于《史記》,后 宋 袁樞 創(chuàng)紀(jì)事本末體,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。
- 花知西洛事,春叫北人心——— 高似孫答李才翁
- 曉來(lái)策杖過(guò)溪西,十分春在梅梢上——— 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
- 落霞澄返照,孤嶼隔微煙。——— 姚合秋晚江次
- 如何好,且同斟綠醑,自課清謳——— 吳潛沁園春(己未翠山勸農(nóng))
- 否極嘗聞泰,嗟君獨(dú)不然——— 王維哭祖六自虛(時(shí)年十八)
- 一與諸君游,華觴忻見屬。——— 韋應(yīng)物西郊游矚
- 東風(fēng)本是開花信——— 歐陽(yáng)修玉樓春
- 琴橫雙鶴舞,犁閣一牛眠——— 吳錫疇山居寂寥與世如隔是非不到榮辱兩忘因憶秋崖
- 病身兼稚子,田舍劣相容——— 陸龜蒙江墅言懷
- 誰(shuí)知道,向酴醿香里,杯酒同持——— 劉過(guò)沁園春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