逃債臺(tái)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逃責(zé)臺(tái) ”。即 洛陽 南宮 簃臺(tái) 。 周赧王 避債逃于此,故名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一七七引 晉 皇甫謐 《帝王世紀(jì)》:“ 周赧王 雖居天子之位,為諸侯所侵逼,與家人無異。貰於民,無以歸之,乃上臺(tái)以避之。故 周 人因名其臺(tái)曰‘逃債臺(tái)’。故 洛陽 南宮 簃臺(tái) 是也?!?b>《晉書·食貨志》:“ 王赧 云季,徙都 西周 ,九鼎淪沒,二南堙盡,貸於百姓,無以償之,乃上層臺(tái)以避其責(zé), 周 人謂王所居‘逃責(zé)臺(tái)’者也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逃責(zé) ”。
國(guó)語詞典
逃債臺(tái)
-
位於河南省洛陽縣境的古臺(tái)。因周赧王避債於此,故稱為「逃債臺(tái)」。
0
糾錯(cuò)
詩(shī)詞名句推薦
- 百篇書判從饒白,八米詩(shī)章未伏盧——— 元稹重酬樂天
- 滿帆西日催行客,一夜東風(fēng)落楚梅。——— 鄭文寶句
- 常跡或非次,志門因得中。——— 周樸題玄公院
- 永豐坊那畔,盡日無人,誰見金絲弄晴畫——— 蘇軾洞仙歌·詠柳
- 玄草居然白,爐萁卻暫紅——— 陳造次韻趙帥歲暮
- 野菊相依露下叢,冷香自送水邊風(fēng)——— 楊萬里秋曉出郊二絕句
- 分得藩符近海濱,溪山清處養(yǎng)天真——— 元絳隱幾菴詩(shī)
- 別離情緒,待歸來都告——— 孫夫人風(fēng)中柳/謝池春
- 安得數(shù)椽西嶺下,自行溪水灌園蔬——— 裘萬頃寄元齡弟五首
- 瓣香重發(fā)來生愿,世世無為識(shí)字人——— 劉克莊壬戌首春十九日鎖宿玉堂四絕
最新應(yīng)用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