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士近取材,論人遠稽古
出自宋代李曾伯《用從軍古云樂為韻賀楊覺甫干》:
求士近取材,論人遠稽古。
鄭公得杜陵,晉公有韓愈。
上思利社稷,下不愧賓主。
斯言宜服膺,余子未足數。
注釋參考
取材
取材 (qǔcái) 選取材料或原料 draw materials 就地取材論人
評論人。 唐 韓愈 《送石處士序》:“與之語道理,辨古今事當否,論人高下,事后當成敗,若 河 決下流而東注。” 明 黃淳耀 《吾師錄·恕物》:“故曰論人,當於有過中求無過,不當於無過中求有過。” 魯迅 《書信集·致蕭軍》:“ 中國 的論客,論事論人,向來是極苛酷的?!?/p>
選拔人才。論,通“ 掄 ”?!赌印に尽罚骸肮噬茷榫撸瑒陟墩撊?,而佚於治官。” 孫詒讓 間詁引 高誘 曰:“論猶擇也?!?/p>
稽古
考察古事?!稌虻洹罚骸霸蝗艋?。 帝堯 曰 放勛 ?!薄稘h書·武帝紀贊》:“ 高祖 撥亂反正, 文 景 務在養(yǎng)民,至于稽古禮文之事,猶多闕焉。”《晉書·裴頠傳》:“博學稽古,自少知名。”《明史·鄧繼曾傳》:“割恩以定禮,稽古以崇孝?!?清 方文 《單質生見訪僧舍并惠三忠集畣此》詩:“稽古式芳躅,懷忠耿遐眷?!?/p>
李曾伯名句,用從軍古云樂為韻賀楊覺甫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