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復(fù)《題大圓庵》:
星郎步履在清禪,雅結(jié)新庵賦大圓。
譬喻河沙終未盡,含弘法界外無邊。
渾成獨(dú)轉(zhuǎn)離諸相,不立中間絕兩偏。
聞?wù)f毗耶在方丈,眾人欲問卻茫然。
注釋參考
譬喻
譬喻 (pìyù) 比喻,例如 metaphor;simile;analogy;figure of speech 勸說 admonish;adverse 也叫阿媽來譬喻他幾番?!毒劳ㄑ浴?h3>河沙恒河 沙數(shù)。佛教以為佛世界如 恒河 沙數(shù),多至不可勝數(shù)。見《金剛經(jīng)·一體同觀分》。 唐 黃滔 《丈六金身碑》:“謂之為有,則河沙、芥子之説,虛誕難測;謂之為無,則應(yīng)現(xiàn)感通之事,尋常立驗(yàn)。”后用以形容數(shù)量多得無法計(jì)算。 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戊戌壽張守》詞:“福壽比、河沙難算?!?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社會》:“你身登九峯,河沙壽永,指示禪機(jī),檀那躍踴?!?/p>
含弘
包容博厚?!兑住だぁ罚骸癌z彖曰﹞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……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包含宏厚,光著盛大,故品類之物皆得亨通?!焙笠蛑付鞯聫V被,寬厚仁慈?!逗鬂h書·劉愷傳》:“有司不原樂善之心,而繩以循常之法,懼非長克讓之風(fēng),成含弘之化?!?三國 魏 嵇康 《幽憤詩》:“大人含弘,藏垢懷恥?!?唐 劉禹錫 《請赴行營表》:“以忠義感脅從之伍,以含弘安反側(cè)之徒。” 蘇曼殊 《斷鴻零雁記》第七章:“拯溺含弘,公何豈弟!”
法界
佛教語。梵語意譯。通常泛稱各種事物的現(xiàn)象及其本質(zhì)?!度A嚴(yán)經(jīng)·十通品》:“入於真法界,實(shí)亦無所入?!?宋 范成大 《再次喜雨詩韻以表隨車之應(yīng)》:“一念故應(yīng)周法界,萬神元不隔明庭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論》:“夫此圓成實(shí)自性云者,或稱真如,或稱法界,或稱涅槃?!?/p>
無邊
無邊 (wúbiān) 沒有邊際 borderless 無邊界框李復(fù)名句,題大圓庵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