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則智,不學則愚;學則治,不學則亂。
出自清代 黃宗羲《明儒學案·甘泉學案·侍郎許敬菴先生孚遠》:
摘自《明儒學案·甘泉學案·侍郎許敬菴先生孚遠》
解釋:學習了才會有智慧,不學習會愚鈍;學習會有條理,不學習會導致混亂。
原文摘要:
者在人之能事。故曰天地之性人為貴,為其能學也。學然后可以盡性,盡己性以盡人物之性,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,而與天地參而為三才,故學之系於人者大也。天聰天明,非學不固;威儀動止,非學不端;剛?cè)嵘茞褐|(zhì),非學不化;仁義禮智信之德,非學不完;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昆弟、朋友之倫,非學不盡;富貴貧賤之遇,非學不達。學則智,不學則愚;學則治,不學則亂。自古圣賢盛德大業(yè),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。故先師孔子特揭學之一言以詔來世,而其自名,惟曰學而不厭而已。性之理無窮,故學之道無盡,學而不厭,孔子之所以為孔子也。然而三代以上,道明而學醇;三代以下,道喪而學雜,高之淪于空虛,卑之局於器數(shù),浸淫於聲利,靡濫于詞章。嗚呼!學其所學,而非孔子之所謂學也。其卓然志于
注釋參考
學則
(1).學習的法則、規(guī)則?!豆茏印さ茏勇殹罚骸跋壬┙?,弟子是則。溫恭自虛,所受是極。見善從之,聞義則服,溫柔孝弟,毋驕恃力,志毋虛邪,行心正直。游居有常,必就有德。顏色整齊,中心必式,夙興夜寐,衣帶必飾。朝益暮習,小心翼翼,一此不懈,是謂學則。”
(2).學校的規(guī)章。
不學
(1).不學習;不求學?!墩撜Z·季氏》:“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疾謬》:“誠知不學之弊,碩儒之貴?!?宋 曾鞏 《宜黃縣縣學記》:“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,又承衰弊之后,而治不教之民,嗚呼!仁政之所以不行,賊盜刑罰之所以積,其不以此也歟?”
(2).謂沒有學問。 明 胡應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經(jīng)籍會通二》:“又以《文選》 李善 注在五臣后,其疏淺不學,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!”《老殘游記》第三回:“兄弟以不學之資,圣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?!?/p>
黃宗羲名句,明儒學案·甘泉學案·侍郎許敬菴先生孚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