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明代劉基《工之僑獻琴》:
工之僑得良桐焉,斫而為琴,弦而鼓之,金聲而玉應。
自以為天下之美也,獻之太常。
使國工視之,曰:“弗古。
”還之。
工之僑以歸,謀諸漆工,作斷紋焉;又謀諸篆工,作古窾焉。
匣而埋諸土,期年出之,抱以適市。
貴人過而見之,易之以百金,獻諸朝。
樂官傳視,皆曰:“希世之珍也。
” 工之僑聞之,嘆曰:“悲哉世也!豈獨一琴哉?莫不然矣!而不早圖之,其與亡矣。
”遂去,入于宕之山,不知其所終。
注釋參考
良桐
良桐 (liángtóng) 好的桐木 good tung tree弦而鼓之
弦而鼓之 (xián’érgǔzhī) 弦,琴弦。這里作動詞用,裝上弦。鼓,名詞,用如動詞,“彈”的意思 set up the string of a musical instrument and play it 斫而為琴,弦而鼓之,金聲而玉應。——明· 劉基《郁離子·千里馬篇》金聲
(1).指鉦聲。《荀子·議兵》:“聞鼓聲而進,聞金聲而退。”《漢書·李陵傳》:“聞鼓聲而縱,聞金聲而止?!?顏師古 注:“金謂鉦也,一名鐲。” 漢 王粲 《從軍詩》之二:“將秉先登羽,豈敢聽金聲。”
(2).指鐘聲。 唐 沉佺期 《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》詩:“興盡方投轄,金聲還復傳。” 宋 蘇軾 《十二琴銘·天球》:“有蔚者桐,僵于下陽之庭。奏刀而玉質,成器而金聲。” 清 金人瑞 《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》:“金聲齊雅頌,玉尺辨毫釐?!?/p>
(3).指金石聲。 唐 唐彥謙 《亂后經(jīng)表兄瓊華觀舊居》詩:“醉中篇什金聲在,別后音書錦字空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贈子言》詩:“腰佩白玉環(huán),手擲金聲賦。” 葉景葵 《<蔽廬叢志>序》:“金聲擲地,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?!?/p>
(4).對人聲音的美稱。 明 沉仕 《桂枝香·詠鏡題情》曲:“愛你秋波如練,金聲嬌軟?!?/p>
(5).恭敬的聲音?!兑葜軙ほ罕!罚骸氨拔蝗嵘鹇曇院现??!?朱右曾 校釋:“金聲,肅也?!?/p>
(6).比喻美好的聲譽。 晉 劉琨 《勸進表》:“玉質幼彰,金聲夙振?!?唐 盧綸 《送黎燧尉陽翟》詩:“玉貌承嚴訓,金聲稱上才?!?/p>
(7).指聲譽傳播。 王國維 《觀堂集林·<國學叢刊>序》:“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,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?!?/p>
劉基名句,工之僑獻琴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