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楊備《楚靳尚廟》:
舊羅魚腹葬靈均,競(jìng)渡如飛不救人。
天意明知讒口毒,果遭天譴作蛇身。
注釋參考
天意
(1) [will of Heaven;God's will]∶上天的意旨
(2) [emperor's intention]∶帝王的心意
詳細(xì)解釋(1).上天的意旨?!赌印ぬ熘旧稀罚骸绊樚煲庹?,兼相愛,交相利,必得賞;反天意者,別相惡,交相賊,必得罰。”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王者承天意以從事,故務(wù)德教而省刑罰。” 宋 蘇軾 《與子由同游寒溪西山》詩(shī):“吾儕流落豈天意,自坐迂闊非人擠?!薄都t樓夢(mèng)》第九十回:“人心天意,他們兩個(gè)竟是天配的了?!?老舍 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凡事都有天意,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,管它干到幾時(shí)為止?”
(2).帝王的心意。 唐 杜甫 《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》詩(shī):“詔書引上殿,奮舌動(dòng)天意?!?唐 王建 《上裴度舍人》詩(shī):“天意皆從彩毫出,宸心盡向紫煙來。”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 仁廟 晚未得嗣,天意頗無(wú)聊。”
(3).自然的意趣。 宋 梅堯臣 《墨竹》詩(shī):“如將石上蕭蕭枝,生向壁間天意足?!?/p>
明知
明知 (míngzhī) 知道得很清楚 be fully aware;know perfectly well 明知故問讒口
說壞話的嘴;讒人。《詩(shī)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無(wú)罪無(wú)辜,讒口囂囂?!?唐 羅隱 《寄鄭補(bǔ)闕》詩(shī):“未必便為讒口隔,只應(yīng)貪草諫書忙?!?明 孫柚 《琴心記·廷尉伸冤》:“誰(shuí)知機(jī)伏,塞馬生愁,虛排忠義,受寃讒口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臺(tái)省·苛求姓名》:“古來以姓名謗人者,如 裴度 之緋衣坦腹, 宋郊 之國(guó)姓祀天,讒口造言,為千古痛恨?!?/p>
天譴
(1).上天的責(zé)罰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必仁且智》:“圣主賢君尚樂受忠臣之諫,而況受天譴也?!薄缎绿茣ろn思彥傳》:“后太白晝見,勸帝修德答天譴?!?清 袁枚 《新齊諧·雷擊土地》:“君家有難,我不敢不告。第告君后,恐我難逃天譴。” 鄒魯 《湖南光復(fù)》:“且余信革命終當(dāng)成功,若輩反覆,自有天譴?!?/p>
(2).指帝王的責(zé)罰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獻(xiàn)二·王公家書》:“既逆隆旨,干天譴,士之處此,當(dāng)以忠智相兼?!?/p>
楊備名句,楚靳尚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