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應(yīng)長伴端溪紫,割取秋潮
出自清代納蘭性德《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》:
土花曾染湘娥黛,鉛淚難消。
清韻誰敲,不是犀椎是鳳翹。
只應(yīng)長伴端溪紫,割取秋潮。
鸚鵡偷教,方響前頭見玉簫。
注釋參考
端溪
溪名。在 廣東省 高要縣 東南。產(chǎn)硯石。制成者稱端溪硯或端硯,為硯中上品。后即以“端溪”稱硯臺。 元 無名氏 《貨郎旦》第四折:“未落筆,花箋上淚珠垂;長吁氣,呵軟了毛錐;恓惶淚,滴滿了端溪?!?明 唐順之 《答茅鹿門知縣》:“此后便得燒卻毛穎,碎卻端溪,兀然作一不識字人矣。”
割取
從整體中取出部分?!短接[》卷九百引《玄中記》:“ 大月支 及 西胡 有牛名日支牛,今日割取其肉三四斤,明日其肉已復(fù),創(chuàng)即愈也?!?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金肇野》:“但我看別人的作品,割取名作之一角者也不少?!?/p>
秋潮
秋季的潮水。 唐 駱賓王 《冬日野望》詩:“ 靈巖 聞曉籟, 洞浦 漲秋潮。”《元史·河渠志二》:“八月以來,秋潮洶涌?!?/p>
納蘭性德名句,采桑子·土花曾染湘娥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集賢宿直寄中書李梁二舍人——— 楊億〔宋代〕
- 題觀城驛壁——— 李若水〔宋代〕
- 冬日山居好十首——— 舒岳祥〔宋代〕
- 點(diǎn)絳唇(題雪中梅)——— 仲殊〔宋代〕
- 浣溪沙(題紫清道院)——— 周密〔宋代〕
- 次韻賓旸啼字猶字二首——— 方回〔宋代〕
- 次韻謝尚書贈曾術(shù)人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〔宋代〕
- 送葛都官南歸——— 林之奇〔宋代〕
- 燕——— 釋行海〔宋代〕
- 浯溪——— 曹一龍〔宋代〕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