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恨人人分拆破,東西
出自宋代蘇軾《南鄉(xiāng)子(雙荔支)》:
天與化工知。
賜得衣裳總是緋。
每向華堂深處見,憐伊。
兩個(gè)心腸一片兒。
自小便相隨。
綺席歌筵不暫離。
苦恨人人分拆破,東西。
怎得成雙似舊時(shí)。
注釋參考
苦恨
(1).苦惱。 唐 杜甫 《登高》詩(shī):“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。”《西游補(bǔ)》第三回:“﹝ 行者 ﹞現(xiàn)原身望望使者,使者早已不見, 行者 越發(fā)苦恨,須臾悶倒。”
(2).甚恨,深恨。 唐 秦韜玉 《貧女》詩(shī):“苦恨年年壓金綫,為他人作嫁衣裳?!?宋 周邦彥 《點(diǎn)絳唇》詞:“苦恨斜陽(yáng),冉冉催人去?!?/p>
人人
人人 (rénrén) 每人 everybody;everyone 人人自以為必死?!顿Y治通鑒·唐紀(jì)》分拆
分離。 魯迅 《花邊文學(xué)·零食》:“ 上海 的居民,和零食是死也分拆不開的?!?蕭三 《血書》詩(shī):“可是人們?cè)瓉砭凵o(wú)常,有時(shí)集合,有時(shí)分拆?!?/p>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