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雪陽春真寡和,高山流水要人聽
出自宋代林宗放《賦應(yīng)齋卷后》:
軟紅塵里獨(dú)君醒,拂袖歸來醉六經(jīng)。
白雪陽春真寡和,高山流水要人聽。
平生藝圃頭將白,依舊昭亭眼最青。
莫問培見恣鵬運(yùn),只須隱幾送鴻冥。
注釋參考
白雪陽春
《白雪》《陽春》是 戰(zhàn)國(guó) 時(shí)期 楚國(guó) 的兩支高雅歌曲。見《文選·宋玉〈楚王問〉》。后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詩歌和其他文學(xué)藝術(shù)。 宋 王禹偁 《為宰相謝賜御制歌詩表》:“臺(tái)衡宸扆之銘,彼何膚淺;《白雪》《陽春》之句,空衒清新?!?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鳴珂嘲宴》:“《白雪》《陽春》無敵,行云響遏?!薄缎咽篮阊浴し鹩熕恼{(diào)琴娘》:“詞歌《白雪》《陽春》,曲唱清風(fēng)明月?!?劉成禺 《洪憲紀(jì)事詩》之一一一:“亡 秦 三戶事全殊,《白雪》《陽春》獻(xiàn)路隅?!眳⒁姟?陽春白雪 ”。
成語解釋原指戰(zhàn)國(guó)時(shí)代楚國(guó)的一種較高級(jí)的歌曲。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(xué)藝術(shù)。白雪陽春出處戰(zhàn)國(guó)·楚·宋玉《對(duì)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(guó)中屬而和者數(shù)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(guó)中屬而和者不過數(shù)十人而已。”使用例句高山流水千年調(diào),白雪陽春萬古情。 ◎崔時(shí)佩《西廂記·琴心寫恨》寡和
能唱和的人很少。 晉 陸機(jī) 《演連珠》之二三:“是以南 荊 有寡和之歌,東野有不釋之辯?!?唐 張說 《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(zèng)答》詩:“曲高彌寡和,主善代為師。” 唐 元稹 《酬樂天雪中見寄》詩:“滿空飛舞應(yīng)為瑞,寡和高歌只自娛?!?/p>
高山流水
高山流水 (gāoshān-liúshuǐ) 比喻知己、知音或樂曲風(fēng)韻高雅不俗 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伯牙善鼓琴, 鐘子期善聽。 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。鐘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 泰山?!敝驹诹魉? 鐘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 江河?!薄读凶印珕枴?不是秦箏合眾聽,高山流水少知音?!稹?董解元《西廂》 成語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樂曲高妙。高山流水出處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鐘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?!驹诹魉?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?!笔褂美淇资ト松袑W(xué)琴于師襄,一操便知其為文王。高山流水,得遇知音。人聽
(1).眾人所知聞。《后漢書·朱浮傳》:“ 浮 事雖昭明,而未達(dá)人聽,宜下廷尉,章著其事?!薄逗鬂h書·徐稺傳》:“伏見處士 豫章 徐稺 、 彭城 姜肱 ……德行純備,著于人聽?!?/p>
(2).即民聽,指百姓的視聽?!稌ぬ┦闹小罚骸疤煲曌晕颐褚?,天聽自我民聽?!?孔 傳:“言天因民以視聽,民所惡者天誅之。”《資治通鑒·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》:“足下聽斷明允,庶事無滯,則吏慎其負(fù),而人聽不惑矣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人聽,即民聽?!稌x書》史臣避 唐太宗 諱,改民為‘人’,《通鑑》因之?!?/p>
林宗放名句,賦應(yīng)齋卷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