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暑通陰陽之氣
出自南北朝庾信《周五聲調(diào)曲 征調(diào)曲 四》:
三光以記物成形。
四時以裁成正位。
雷風大山岳之響。
寒暑通陰陽之氣。
武功則六合攸同。
文教則二儀經(jīng)緯。
有道則咸浴其德。
好生則各繁其類。
白日經(jīng)天中則移。
明月橫漢滿而虧。
能虧能缺既無為。
雖盈雖滿則不危。
開信義以為苑囿。
立道德以為城池。
周監(jiān)乎二代所損益。
郁郁乎文其可知。
庖犧之親臨佃漁。
神農(nóng)之躬耕稼。
湯則救旱而憂勤。
禹則正冠無暇。
草上之風無不偃。
君子之甿知可化。
將欲比德于三皇。
未始追蹤于五霸。
注釋參考
寒暑
寒暑 (hánshǔ) 氣候的冷和熱 cold and warm 寒暑表 冬天和夏天,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winter and summer 經(jīng)歷了幾十個寒暑陰陽
陰陽 (yīn-yáng) Yin and yang ,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,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古代哲學概念。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“陰”、“陽”兩個對立的范疇,并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(zhì)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涉江》 日月運轉(zhuǎn)之學 陰陽歷算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 研核陰陽。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庾信名句,周五聲調(diào)曲 征調(diào)曲 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