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,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。
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,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。
注釋
更: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為兩小時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。
五更雞:天快亮時,雞啼叫。
黑發(fā):年少時期,指少年。
白首:頭發(fā)白了,這里指老年。方:才。
勸學詩問答
問:《勸學詩》的作者是誰?
答:勸學詩的作者是顏真卿
問:勸學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勸學詩是唐代的作品
問: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 出自 唐代顏真卿的《勸學詩》
問: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三更燈火五更雞,正是男兒讀書時 的下一句是 黑發(fā)不知勤學早,白首方悔讀書遲。
問:出自顏真卿的名句有哪些?
答:顏真卿名句大全
勸學詩賞析
《勸學》中的“勸”起著統(tǒng)領全篇的作用。“勸”解釋為“勉勵”的意思。作者在這篇以《勸學》為的詩歌中,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,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,發(fā)展才能,培養(yǎng)高尚的品德。
“三更燈火五更雞”是指勤勞的人、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、學習,三更時燈還亮著,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,五更的雞就叫了,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。第一句用客觀現(xiàn)象寫時間早,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,要早起。第二句為第一句作補充,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,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,建功立業(yè)。
第三、四句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,在想要學習也晚了。句子中“黑發(fā)”,“白首”是采用借代的修辭方法,借指青年和老年。通過對比的手法,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,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學習。從結構上看,三、四句為對偶句,“黑發(fā)”與“白首”前后呼應,互相映襯,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這首詩深入淺出,自然流暢,富含哲理。核心是“黑發(fā)早勤學,白首讀書遲”。作為有志氣的人,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(yǎng)性,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,晨讀不息;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,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(yè)的本領。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,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,要及早努力學習,免得將來后悔。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,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(tài)度方法等角度立意,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,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(yǎng)。
- 陪鄭史君泛舟晚歸南郭望歸處,郡樓高卷簾。平橋低皂蓋,曲岸轉彤襜。江晚笙歌促,山晴鼓角嚴。羊公莫先醉,清曉月纖纖。
- 荼蘼一年春事到荼醾,香雪紛紛又撲衣。盡把檀心好看取,與留春住莫教歸。
-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雨后豀聲寒弄玉,風前木葉碎飄金。風聯(lián)隊互用非聲色,花劈威音古佛心。見成家樂,管宴佳賓。莫謂瑞巖岑寂甚,一回拈出一回新。
- 鷓鴣天斗鴨池南夜不歸。酒闌紈扇有新詩。云隨碧玉歌聲轉,雪繞紅瓊舞袖回。今感舊,欲沾衣。可憐人似水東西?;仡^滿眼凄涼事,秋月春風豈得知。
- 贈周山人壯頭曾不置黃金,野褐綸巾善陸沉。七十康強穎有道,一豪榮辱不驚心。草根露冷沾芒屢,柏子煙清暖布衾。時訓青囊看山水,行歌行入白云深。
- 安慶客舍月斜東壁影虛龕,枕簟清秋夢正酣。一樣夢醒聽絡緯,今宵江北昨江南。
- 永新道中會曾時仲敘舊數(shù)自傾心結友時,幾離還合合還離。三年夜話燈知爾,千里秋懷月鑒之。黃卷孰非妲領會,青云終不負襟期。相逢有一設不盡,前此區(qū)區(qū)枉夢思。
- 清平樂(次韻)蕭然在澗。景色秋來冠。幾縷明霞紅未斷。矯首時時遐觀。回思五馬清游。分明前輩風流。留作山間佳話,更誰愁上眉頭。
- 春至閏后陽和樂不禁,還將動靜印天心。借留臘意梅藏玉,指點春容柳轉金。冗奪漸疏詩領略,情鐘須索酒追尋。玉京山色{共阝}亭水,自與絲桐作賞音。
- 信安王幕府詩云紀軒皇代,星高太白年。廟堂咨上策,幕府制中權。盤石藩維固,升壇禮樂先。國章榮印綬,公服貴貂蟬。樂善旌深德,輸忠格上玄。剪桐光寵錫,題劍美貞堅。圣祚雄圖廣,師貞武德虔。雷霆七校發(fā),旌旆五營連。華省征群乂,霜臺舉二賢。豈伊公望遠,曾是茂才遷。并秉韜鈐術,兼該翰墨筵。帝思麟閣像,臣獻柏梁篇。振玉登遼甸,摐金歷薊壖。度河飛羽檄,橫海泛樓船。北伐聲逾邁,東征務以專。講戎喧涿野,料敵靜居延。軍勢持三略,兵戎自九天。朝瞻授鉞去,時聽偃戈旋。大漠風沙里,長城雨雪邊。云端臨碣石,波際隱朝鮮。夜壁沖高斗,寒空駐彩旃。倚弓玄兔月,飲馬白狼川。庶物隨交泰,蒼生解倒懸。四郊增氣象,萬里絕風煙。關塞鴻勛著,京華甲第全。落梅橫吹后,春色凱歌前。直道常兼濟,微才獨棄捐。曳裾誠已矣,投筆尚凄然。作賦同元淑,能詩匪仲宣。云霄不可望,空欲仰神仙。



















